古诗杨万里稚子弄冰 稚子弄冰,杨万里笔下童趣盎然的冬日铜盆冰声 杨万里稚子取冰
《稚子弄冰》一诗,杨万里以细腻笔触描绘出冬日清晨孩童的欢乐,将冰块比作银钲、玉磬,生动传神。诗中童趣盎然,充满生机,让人感受到诗人对生活的热爱与向往。这首诗不仅是宋代诗歌的佳作,更是传颂不衰的经典,值得一读再读。
《稚子弄冰》这首诗,出自宋代著名诗人杨万里的笔下,诗中描绘了一个天真烂漫的儿童,在冬日清晨,用铜盆里的冰块玩弄,将冰块当作银钲敲击,发出清脆悦耳的声音,充满了童趣与生机。
原文如下:
稚子金盆脱晓冰,彩丝穿取当银钲。
敲成玉磬穿林响,忽作玻璃碎地声。
我们一起来欣赏这首诗的译文及赏析。
全文译文:
清晨,一个小孩儿从铜盆里取出冻得硬邦邦的冰块,接着用彩色的丝线穿起来,当作银钲来敲击,敲击出的声音,如同玉磬穿林,清脆悦耳;忽然,冰块碎裂,发出玻璃落地般清脆的声音。
译文及注释如下:
稚子:指幼稚、天真的孩子。
脱晓冰:在这里指儿童晨起,从结成坚冰的铜盆里剜冰。
彩丝:指彩色丝线。
银钲:指古代的一种像锣的乐器。
玉磬:指古代的一种玉制打击乐器。
玻璃:指古代的一种美玉。
这首诗的二句突出儿童的顽皮与聪明,儿童用丝线穿过冰块,用它当铜锣,突出而儿童的天真与机灵,第三句中的“穿”字用得极好,既有奔跑的意思,又代表声音的传播。
我们深入赏析这首诗。
诗中的“稚子金盆脱晓冰”,描绘了一个天真烂漫的儿童形象,在冬日清晨,他起床后,开头来说关注的是铜盆里的冰块,这里,诗人巧妙地运用了“脱晓冰”这个词语,既表现了儿童的活泼可爱,又展现了冬日清晨的宁静与寒冷。
“彩丝穿取当银钲”,表现了儿童的聪明才智,他利用手中的彩丝,将冰块穿起来,当作银钲来敲击,这里,诗人运用了比喻手法,将冰块比作银钲,生动形象地描绘了儿童玩弄冰块的情景。
“敲成玉磬穿林响”,表现了儿童敲击冰块时发出的美好声音,这里,诗人运用了“玉磬”这个词语,将冰块敲击出的声音比作玉磬,形象地表现了声音的清脆悦耳。
“忽作玻璃碎地声”,描绘了冰块碎裂的瞬间,这里,诗人运用了“玻璃”这个词语,将冰块碎裂的声音比作玻璃落地,生动形象地表现了冰块碎裂的瞬间。
《稚子弄冰》这首诗,通过描绘一个儿童玩弄冰块的情景,表现了儿童的顽皮、聪明和天真,诗人运用了丰富的比喻手法,将冰块、彩丝、银钲、玉磬、玻璃等元素巧妙地结合在一起,使诗歌充满了生动形象和感染力。
这首诗不仅展现了儿童的童真与欢乐,还反映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在寒冷的冬日,诗人通过描绘儿童玩弄冰块的情景,表达了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好事物的向往。
《稚子弄冰》这首诗,以其生动形象、富有感染力的描绘,成为了宋代诗歌中的佳作,它不仅展现了儿童的童真与欢乐,还反映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好事物的追求,成为了大众传颂不衰的经典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