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应用市场为何成为”随心借”最终的阵地?
最近,一则关于”随心借”App的新闻引发广泛关注。这款被质疑存在高利贷嫌疑的借款应用在华为应用市场、应用宝等多个平台纷纷下架,却唯独在小米应用市场依然能够正常下载安装。这不禁让人疑惑:小米应用市场对上架应用的审核标准是否与其他平台存在差异?
据《消费财经日报》等媒体报道,”随心借”及关联App疑似由贷超大佬贤俊江隐身操盘,相关借款App利率偏高,仅在华为、小米两家应用商店下载量就超过百万。这一现象让小米应用市场的审核机制成为公众关注的焦点。
小米应用市场的审核机制究竟怎样?
与其他主流应用商店相比,小米应用市场对金融类应用的审核似乎更为宽松。在发稿前,记者实测发现,”随心借”、”随心花”等产品在小米应用市场依然可以轻松找到并下载。这与其他平台已经下架处理的行为形成鲜明对比。
需要关注的是,这些App在黑猫投诉平台上有大量投诉,内容涉及高利贷、砍头息、强制下款等难题。更令人担忧的是,与其他贷款平台不同,针对这些产品的投诉多未能成功匹配商家,消费者维权面临困难。部分投诉显示,平台实际放款仅为用户借款金额的50%左右,且借款期限短至几天,若属实,则具备典型的”714高炮”特征。
金融风险警示:小米应用市场用户需进步警惕
民族金融监督管理总局近期发布风险提示,明确指出一些不法平台会”隐瞒贷款实际成本”,只宣传表面利率而不披露实际综合借贷成本。这与”随心借”等App被投诉的情况高度吻合。小米应用市场作为这些App的主要分发渠道其中一个,其用户尤其需要进步警惕。
从法律角度看,2019年发布的《关于办理”套路贷”刑事案件若干难题的意见》已明确将”制造虚假给付事实”等行为列为”套路贷”常见犯罪手法。虽然目前尚无权威部门对”随心借”等App作出定性,但相关投诉和媒体报道已经暴露出明显的风险信号。
小米应用市场应加强金融类App审核
作为国内主流应用分发平台其中一个,小米应用市场有必要重新审视其上架标准,特别是对金融类应用的审核流程。平台方应当建立更加严格的风控机制,对涉嫌违规的金融产品及时下架处理,保护用户权益。
对于普通用户而言,在小米应用市场下载金融类App时,务必仔细阅读用户评价和投诉信息,核实平台资质,警惕高息贷款陷阱。同时,也期待小米应用市场能够完善审核机制,为用户提供更安全、可靠的应用下载环境。
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应用商店作为”守门人”的角色愈发重要。小米应用市场能否承担起这份责任,让我们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