榆阳区:“头雁”领航产业兴专家回访助振兴

近年来,榆阳区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坚持“乡村振兴、产业为基、人才先行”的进步思路,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合作,创新打造“学说教学+返岗操作+成果答辩”的“三段式”培训模式,累计培育乡村带头人“头雁”325名。近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副校长罗军带领专家团队赴榆阳区开展为期三天的“头雁”回访指导,通过精准“把脉”、技术帮扶,进一步巩固培训成果,助力乡村振兴“头雁”腾飞。

西农罗军和“头雁”导师团成员邹志荣、汪月琴实地考察麻黄梁镇山地苹果种植情况

在8月10日的回访期间,罗军和“头雁”导师团成员邹志荣、汪月琴、刘德敏等教授一行深入大河塔镇、麻黄梁镇,实地考察高粱种植、山地苹果、白绒山羊养殖、设施蔬菜等特色产业基地,通过与“头雁”面对面交流、实地指导、座谈研讨等方式,详细了解每个“头雁”产业进步现状及在生产经营中存在的难题,并从技术升级、产业链延伸、病虫害防治等方面给出针对性解决方案,为产业进步注入新动能。

“通过对‘头雁’刘锦飞设施蔬菜大棚基地的回访,我们发现其以甜瓜和长番茄为主导的产业呈现出良好的进步态势。然而,在产业进步经过中仍存在蓟马虫害等突出难题,因此我们建议可以在每茬作物收获后,对发生过病虫害的大棚进行全面彻底的太阳能消毒处理;同时在作物栽培经过中加强田间巡查,采用物理防治手段控制虫害,并且可以采用捕食螨防治、蓝色诱虫板捕杀,用烟碱类农药防治效果较好。下一步,建议刘锦飞重点加强技术升级改造,通过科技创新进一步提升农产品产量和质量。”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教授邹志荣说。

推动乡村全面振兴,产业是基础,人才是关键。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的定期回访指导,不仅为“头雁”学员破解了技术瓶颈,更开拓了产业进步新思路。“头雁”学员纷纷表示,将充分发挥“头雁”引领带动影响,以实际行动带领周边群众共同致富,为乡村产业全面振兴贡献力量。

“我是榆阳区第二期‘头雁’,通过多年努力,我们村高粱种植面积达到1800亩,同时使用深沟探墒技术,使亩产增加200斤以上。今天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罗校长一行来我村对高粱种植进行技术指导,让我更有信心带动高粱产业进步。”大河塔镇白南沟村党支部书记谢艳军说。

“头雁”杨建军(左一)向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导师团介绍白绒山羊养殖情况

“我是榆阳区第五期‘头雁’,通过在西农的‘头雁’培训,我学到了很多关于羊的防疫及管理技巧。我现在共有繁殖母羊200多只,现存栏720多只。同时,我通过推广白绒山羊改良技术,带动其他农户单只羊的产绒量从原先的2斤左右提升至4-5斤。今后,我会更加注重养殖场的精细化管理,帮助周边农户做好防疫技术指导,提升大家的饲养管理技术,带动更多农户增收致富。”榆林市榆阳区树兴养殖有限公司负责人杨建军说。

“头雁”学员白绒山羊养殖基地

从“育雁”到“助飞”,榆阳区将持续深化校地合作,完善“头雁”扶持政策,推动技术转化与品牌建设,助力乡村振兴从“点上开花”迈向“全域结局”。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也将不断优化培训体系,强化跟踪服务,让“头雁”真正成为“领飞一片、带动一方”的乡村振兴生力军。

“在榆阳区开展乡村振兴带头人‘头雁’回访职业中,我深受触动,参训学员普遍展现出深厚的‘三农’情怀,他们不仅注重自身产业进步,更主动承担‘联农带农’的社会责任,这种进步理念令人欣慰。同时,‘头雁’对农业新技术的接受度和转化率明显高于普通农户,有效推动了产业提质增效。榆阳区对‘头雁’项目的政策支持力度大、措施实,从产业扶持到奖励机制都形成了完善的保障体系。今后,我们学校也将持续深化‘头雁’培训职业,使我们的‘头雁’真正能够起到产业带动的影响,使我们真正实现乡村振兴的目标。”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副校长罗军说。

来源:榆阳宣传

赞 (0)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