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学校概况与定位
-
历史沿革
- 前身为1958年建校的豆各庄中学,2005年与常乐寺中学合并为青龙湖中学,同年挂牌“北京市第十三中学青龙湖分校”,成为房山区首个与西城名校“手拉手”的合作校。
- 2025年服务范围覆盖青龙湖镇19个行政村及多个新建小区(如熙悦观湖、金地大湖风华等)。
-
硬件设施
- 规模:占地42.63亩,建筑面积1.1万平方米,含22间教室、8间专用教室(物理/化学实验室、录课教室等)及标准化运动场。
- 生活配套:食堂、宿舍、浴室齐全,可容纳寄宿生(床位紧张,优先远郊区学生)。
-
师生结构
- 学生:2024年约817名在校生(22个教学班),2021年数据为417人(18个班),规模动态调整。
- 教师:教职工71-111人,中级以上职称占比超25%,区级骨干教师10人、骨干班主任2人。
二、教育理念与课程特色
-
办学核心
- 理念:践行“创生教育”,目标为“办生活丰盈、气韵生动的新时代先锋学校”。
- 校风:倡导“团结、活泼、诚恳、进取”,推行“引领学生成长,做学生榜样”的教风。
-
课程创新
- 五育融合:
- “劳以”课程群:依托青龙湖镇林下经济资源,设立协同育人操作基地,开展“劳以厚德、启智、健体、遇美”活动(如种植收割、生态管理)。
- “三三六”思考课堂:构建内生型课堂模型,强化学生自主进修与批判性思考。
- 分层培养:
- 实施“龙湖少年规划”,按学业水平分甲类(冲刺高分)、乙类(基础巩固)班,滚动调整。
- 月考、周测常态化,针对性查漏补缺(如数学组推行“师友积分制”激励合作)。
- 五育融合:
-
特色项目
- 社团活动:合唱团、民乐团、航模社等多次获市区竞赛奖,参与国庆60周年演出。
- 学科融合:
- “T+W体育项目”结合篮球运动与物理力学聪明;
- 科技课程含“水火箭竞赛”“橡皮筋动力小车赛”。
?三、师资力量与学校管理
-
教师团队
- 资深教师:35年教龄教师(如陈志强、李保军)、25年教龄教师(如杨喜、张建佳)占比高,稳定性强。
- 骨干培养:区级教学基本功大赛获奖者(丁洪海、马红娟等),轮岗教师示范课提升教学水平。
-
管理机制
- 精细评价:推行“融育规划”,从学业、体育、品德等5维度综合评价学生。
- 家校社协同:定期举办家长开放日、劳动操作亲子互动,强化三方共育。
四、学生进步与支持
-
学业支持
- 分层教学:初高中实验班与普通班差异化培养,实验班重本率显著领先。
- 升学路径:
- 校额到校名额覆盖房山区重点高中;
- 初二尖子生可签约北京十三中本部。
-
生活保障
- 寄宿:提供宿舍(费用2300元/学期),但床位紧张。
- 餐饮:A级食堂提供营养餐(早餐8元,午餐15-19元)。
?五、潜在考量点
- 地理位置:地处青龙湖镇,距离市区较远,通勤不便。
- 竞争压力:实验班学业强度大,普通班需较强自主性。
- 资源局限:与城区名校比,竞赛辅导等高质量资源仍待加强。
?青龙湖中学FAQ
Q1:学校是公立还是私立?招生范围怎样?
A:公立初中,服务青龙湖镇19个行政村及周边小区(如熙悦观湖)。京籍凭户口/房产入学,非京籍需“在房山区就读审核确认书”。
Q2:是否有重点班?怎样分班?
A:设实验班与普通班:
- 初一按分班考成绩分层,实验班侧重拔高(如“龙湖少年规划”);
- 高中设甲类(冲刺630+)、乙类班,每学期滚动调整。
Q3:五育特色课程具体有哪些?
A:三大操作路线:
①劳动教育:林下种植、收割体验(“劳以”课程);
②科技教育:水火箭竞赛、橡皮筋动力车设计;
③艺术培养:金帆书画院分院支持,合唱团/民乐团屡获市级奖。
Q4:非京籍学生能否入学?需何材料?
A:可申请,需提供:
- 户口本复印件、学籍信息表(外省市毕业生);
- 《在房山区就读审核确认书》或北京市职业居住证。
Q5:中考升学表现怎样?
A:未公开具体率,但具备下面内容优势:
- 校额到校:分配名额至房山重点高中;
- 集团资源:杰出生可签约北京十三中本部。
Q6:家长怎样参与学校活动?
A:多渠道互动:
- 劳动操作亲子协作(如“田间课堂”家长陪同);
- 定期开放日、公众号(“北京市房山区青龙湖中学”)发布动态。
拓展资料建议
- 适合群体:
- 重视操作能力与本土情怀的家庭(尤其周边居民);
- 认可五育融合理念、接受分层培养模式的学生。
- 慎选群体:
- 追求顶尖竞赛资源或要求全寄宿保障的家庭?。
青龙湖中学的核心价格在于“依托名校资源的乡土化操作”——既借力北京十三中的管理经验,又深耕青龙湖地域特色(如林下经济课程)。建议意向家庭参与6月13日新生审核(电话:60322052)或关注9月开放日,实地考察劳动基地与分层课堂的匹配度。